30

2021

-

12

污水处理过程中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物膜的形成与载体表面性质(载体表面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粗糙度)、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培养条件、活性和浓度)及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水力剪切力、温度、营养条件及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时间)等因素有关。


影响生物膜形成的三大因素


1)载体表面性质

载体表面电荷性、粗糙度、粒径和载体浓度等直接影响着生物膜在其表面的附着、形成。在正常生长环境下,微生物表面带有负电荷。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改良技术,如化学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等可使载体表面带有正电荷,从而可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形成过程更易进行。载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菌在其表面附着、固定。

一方面,与光滑表面相比,粗糙的载体表面增加了细菌与载体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载体表面的粗糙部分,如孔洞、裂缝等对已附着的细菌起着屏蔽保护作用,使它们免受水力剪切力的冲刷。

 

2)微生物的性质

① 悬浮微生物的浓度
在给定的系统中,悬浮微生物浓度反映了微生物与载体间的接触频度。一般来讲,随着悬浮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与载体间可能接触的几率也增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附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临界的悬浮微生物浓度;随着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微生物借助浓度梯度的运送得到加强。

在临界值以前,微生物从液相传送、扩散到载体表面是控制步骤,一旦超过此临界值,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受到载体有效表面积的限制,不再依赖于悬浮微生物的浓度。但附着固定平衡后,载体表面微生物的量是由微生物及载体表面特性所决定的。

② 悬浮微生物的活性
微生物的活性通常可用微生物的比增长率(μ)来描述,即单位质量微生物的增长繁殖速率。因此,在研究微生物活性对生物膜形成的最初阶段的影响时,关键是如何控制悬浮微生物的比增长率。研究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量及初始速率均正比于悬浮硝化细菌的活性。影响悬浮微生物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a) 当悬浮微生物的生物活性较高时,其分泌胞外多聚物的能力较强。这种粘性的胞外多聚物在细菌与载体之间起到了生物粘合剂的作用,使得细菌易于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b) 微生物所处的能量水平直接与它们的增长率相关。当μ增加时,悬浮微生物的动能随之增加。这些能量有助于克服在固定化过程中微生物载体表面间的能垒,使得细菌初始积累速率与悬浮细菌活性成正比。

c) 微生物的表面结构随着其活性的不同而相应变化。悬浮细菌活性对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固定过程有影响,而且,细菌表面的化学组成、官能团的量也随细菌活性的变化有显著变化。因此,通常认为,由悬浮微生物活性变化而引起的细菌表面生理状态或分子组成的变化是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的。

 

3)环境因素

① 液相pH值。除了等电点外,细菌表面在不同环境下带有不同的电荷;液相环境中,pH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表面电荷特性。当液相pH值大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由于氨基酸的电离作用而显负电性;当液相pH值小于细菌等电点时,细菌表面显正电性。细菌表面电性将直接影响细菌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

② 水力剪切力。在生物膜形成初期,水力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生物膜是否能培养成功。在实际水处理中,水力剪切力的强弱决定了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周期。单从生物膜形成角度分析,弱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附着和固定,但在实际运行中,反应器的运行需要一定强度的水力剪切力以维持反应器中的完全混合状态。所以在实际设计运行中如何确定生物膜反应器的水力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③ 水力停留时间(HRT)。HRT对能否形成完整的生物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HRT短则有机容积负荷大,当稀释率大于最大生长率时,反应器内载体上能生成完整的生物膜。

④ 微生物与载体接触时间。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是—动态过程。微生物与载体表面接触后,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完成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增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