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2
-
09
沉淀池详解
沉淀池按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一、初次沉淀池
初沉池可较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对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减轻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经过格栅截留大块的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并经过沉砂池去除密度大于1.5 g/cm³的悬浮颗粒后,仍存在许多密度稍小或颗粒尺寸较小的悬浮颗粒,这些颗粒的成分以有机物为主。
初沉池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时,沉淀时间一般为1.5-2 h,对进水BOD₅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30%,对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以上。
二、二次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水的一级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沉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割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次浮起。
三、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适用条件及设计要点
① 初次沉淀池
适用条件:对污水中密度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设计要点:
-
考虑沉淀污泥发生腐败,设置刮、排泥设备,迅速排除污泥;
-
考虑固体悬浮物及污泥上浮,设置浮渣去除设备;
-
表面负荷以25~50 m³/(m²·d)为标准;
-
进水端考虑整流措施,采用阻流板、有孔整流壁、圆筒形整流板;
-
采用溢流堰,堰上负荷≤250 m³(m·d)为标准;
-
长方形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 mm/s;
-
污泥区容积,静水压排泥时,≤2 d污泥量;机械排泥时,考虑4h排泥量;
-
排泥静水压≥1.50 m。
② 二次沉淀池
适用条件:对污水中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密度小的、因水流作用易发生上浮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设计要点:
-
考虑沉淀污泥发生腐败,设置刮、排泥设备,迅速排除污泥;
-
考虑污泥上浮,设置浮渣去除设备;
-
表面负荷以25~30 m³/(m²·d)为标准;
-
进水端考虑整流措施,采用阻流板、有孔整流壁、圆筒形整流板;
-
采用溢流堰,堰上负荷≤150 m³(m·d);
-
长方形池,最大水平流速为5 mm/s;
-
主要溢流设备的布置,防止污泥上浮出流而使处理水恶化;
-
考虑SVI值增高引起的问题;
-
排泥静水压,生物膜法后≥1.20 m,曝气池后≥0.9 m。
四、不同类型沉淀池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① 平流式
优点
-
沉淀效果好;
-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用能力较强;
-
施工简易,造价较低。
缺点
-
池子配水不易均匀;
-
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要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排泥,操作量大;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排泥时,链带的支撑件和驱动件都浸于水中,易锈蚀。
适用条件
-
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较差地区;
-
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② 竖流式
优点
-
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
占地面积小。
缺点
-
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用能力较差;
-
造价较高;
-
池径不宜过大,否则布水不匀。
适用条件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③ 辐流式
优点
-
多为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较简单;
-
排泥设备已趋定型
缺点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适用条件
-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
-
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从污黑发臭到清澈见底,天津景观河印证MABR(EHBR)水生态修复实力
2023-09-25
创新赋能·低碳发展——海之凰科技应邀参加2023双碳背景下膜法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
2023-09-25
2023-09-21

微信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公司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榕苑路16号鑫茂科技园C2座CD单元4层
电话:022-23857578
传真:022-23857579
邮箱:hydroking@hydrok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