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2
-
01
多地黑臭水体返黑返臭!上亿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最新一个案例,2021年12月29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黑龙江哈尔滨何家沟、松浦支渠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
一、“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多发
▼2021年12月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松浦支渠松浦排涝桥下雨水口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1年9月,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菏泽市高新区一条长约600米的黑臭水体直接汇入刁屯河。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此外,在广东中山,督察组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督察组发现,中山市的两条河涌——石岐街道大滘涌、莲兴涌,本应于2020年6月就已经完成黑臭水体整治,退出黑臭水体清单。但直到此次督察前,7月督察组进行暗访,却仍然呈现出黑色,并且有明显异味。
经过检测,莲兴涌明暗渠交界处的氨氮浓度高达18.6毫克/升,属于“重度黑臭”。
▼2021年9月8日督察组随机检查发现,中山市多条内河涌污染严重。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例可以看出,黑臭水体返黑返臭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范围涵盖哈尔滨、吉林、山东、广东,从南到北都有,呈现出普遍趋势。
二、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以菏泽为例,据“菏泽新闻联播”报道,菏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1.85亿元,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对城区11条黑臭水体进行系统治理,使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
这么多资金投下去,有些地方的黑臭水体治理也确实起到了效果。但仍然有一些地方,黑臭水体“销号”后没能保持住,过了一段时间又返黑返臭了。
三、治标不治本
黑臭水体为何返黑返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治标不治本”。
以山东菏泽为例,督察组指出,该市第一次治理时只是通过河道清淤、临时截污、生态补水等方式来完成整治达标任务,而没有落实控源截污等根本性措施。
在长春,当地为了解决南部、西部、北郊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及污水溢流等问题,从2018年起陆续建设了3座合计9.35万吨/天的生活污水临时应急处理设施,实际每天平均处理水量约8万吨。
但是,这些临时设施污染物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差。现场取样监测显示,这些设施排水的COD和氨氮浓度最高分别达209毫克/升和18.04毫克/升,严重超标。
在哈尔滨,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溢流,两条黑臭水体控源截污严重不到位。
▼2021年8月,前期暗查发现,哈尔滨安阳电动闸溢流口大量生活污水直排何家沟。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在广东中山,也是由于污水管网缺乏维护管理,淤塞、破损、错接、漏接普遍存在,导致已经建好的污水处理厂难以发挥作用,“清水进,清水出”。
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山市22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中,就有7家的运行负荷低于60%,9家进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120毫克/升,10家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60毫克/升。
其实,早在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中期考核时,生态环境部就发现,有些地方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黑臭反弹的风险很高。
例如,有的地方调水冲污,美其名曰“生态调水”;还有的地方应急加药,把河道当成污水处理厂,把污水放进来,在河道里治污;更有的地方干脆给河流加盖,“眼不见心不烦”,把上面变成停车场等。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采用的是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将河道截污,把污水放到河道里来,在河道下游建一个临时性的污水处理设施。这样做的问题是效果不能保证,下雨的时候根本挡不住,很容易造成水体黑臭。
“我们不是笼统地反对治标措施,时间紧、任务重,治标可以为治本赢得时间,关键在于你不能单治标不治本,那就是形式主义了。”生态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表示。
在他看来,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危害很大,一方面解决不了问题,另一方面还损伤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张波表示:
督查过程中,一些老百姓也反映,这条黑臭水体都整治好几次了,变清好几回了,每次采取一些治标措施后就宣传治好了,甚至有鱼了,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返黑返臭,几次之后老百姓就觉得你们是走过场、一阵风。所以治标不治本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须坚决反对。
从污黑发臭到清澈见底,天津景观河印证MABR(EHBR)水生态修复实力
2023-09-25
创新赋能·低碳发展——海之凰科技应邀参加2023双碳背景下膜法水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
2023-09-25
2023-09-21

微信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公司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榕苑路16号鑫茂科技园C2座CD单元4层
电话:022-23857578
传真:022-23857579
邮箱:hydroking@hydroking.com.cn